先吐槽一下,找问题找的好难。。。
文章想抱走可以,把ACI字幕组技术部标上。
此答案同样适用于在封装以AVC H.264视频编码格式时,MKV在封装内容的支持性之外还有哪些优势让他在互联网高清视频的发布中受到更多字幕组和RIP组的欢迎?RM、RMVB、MKV、MP4、AVI 等视频格式有哪些区别?各自的优势劣势是什么? 等问题。
ACI字幕组打杂,一直在压制。
开始解答:
----------
0.首先说一句我们的需求:
请注意,我们的作品不仅要在各种电脑上(从Xeon到Celeron)看,还要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平板、手机上播放。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在线版片源,供在线观看。
我们希望,压出的片子清晰美观,但也不能太大。如果供在线观看,需要保证小水管也可以正常播放,在带宽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量缓冲。
以下的选择都服务于上面这些要求。
------------
1.为什么影视组发布一般能用mkv(多音轨多字幕)和rm、rmvb(都是下载后看觉得没必要这个)而不用f4v和flv
1)为什么MKV
MKV是个很好的封装,可以封进去很多东西,例如多字幕,多音轨。
对于某些BD转录自带多声道的片子(例如,我们一直想做的PilotsEye的某些片源),或者需要多字幕的片子(例如,CASO的凉宫,正经字幕+吐槽字幕,或者PilotsEye的某些片源自带多语字幕),MKV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它能如此封装。
但是,由于可能需要调整分离器等”复杂“设置,会对非专业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
所以,在生产中,MKV一般只用于有特殊需求的时候。The simpler, the better.
2)为什么rm,rmvb,以及为什么现在大家不用它们
rmvb和rm是一样的东西,”vb“代表可变比特率。(为小白讲一句:这代表,在画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码率,以减小文件大小;在画面变化大的时候,可以增加码率,使视频依然保持清晰,不出现模糊,色块等问题。)
rm格式是当年的主打,因为压缩率高,画面可以接受。
但是,问题在于:
a)realmedia闭源。这造成很多播放器无法播放rm,因为需要交授权费。这个问题在机顶盒等嵌入式设备上尤为突出。
b)在带宽不那么紧张的今天,rm无法提供更好的画质,以适应播放条件更加宽松的高清需求。具体有很多对比,SOSG做过一个测试,详细的阐述了这个问题,此次不再赘言。结论是:在同样码率(可以理解为文件大小)的情况下,H.264可以提供更好的画质。
c)看不到realmedia改进的希望。real公司一直坚持闭源,无视环境变化。没有拿出任何令人兴奋的改进。
d)rm对在线视频不甚友好。
3)为什么不用f4v或flv
a)这节讨论建立在下载版视频的基础上。
1)观众普遍认为,flv格式”不清晰“,虽然这是不正确的。是否清晰与封装没什么关系。
2)f4v过于小众,观众可能会不知道如何播放。
囧答案。嗯。
b)flv还是有用的
目前,flv内封装H264+AAC,这个被所有的视频网站支持,从youtube到sina都在用。这个格式对在线播放十分友好,被HTML5原生支持。(扯远了)
所以,我们在发布在线版本视频的时候,肯定会采用这个格式。
顺便说下,目前业界主流的封装是MP4.
2.封装格式一般都对应的有很多编码格式(见上图),在其他设置一样的情况下(音频视频的采样率,声道,通道都一样)选不同编码器最后大小有什么不同(是
不是越后出的标准也先进,越好比如H.264到H.265)?
H264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好的编码器和坏的编码器,质量和码率会天上地下。
目前主流的H264编码器是开源的x264,完美的平衡了各种因素。
其他的编码器没有太用过,但是,好的制式+编码器可以做出高画质+低码率,坏的反之。
在编码时,有大量的参数可以调整。这些参数控制了码率。同时,大多数编码器可以直接自动化控制最终的目标码率,只需要输入预期。
理论上是越后出的越先进,但是,后出的标准,需要编码器跟上。如果没有好的编码器,好的标准也没有用武之地。H264被rm压制了很多年,直到几个很好的编码器横空出世,才奠定了今天的地位。
举俩栗子:
1)vp8在H264后出现(VP8 2008年,H264 2003年)。事实是,VP8并不优于H264,某些时候甚至劣于H264。
2)H265是目前最新的技术。但是,在目前的编码技术下,H265的编码时间是H264的N倍,画质没有明显提升。
(大热天的,不找引文了,也不是写论文喵~)
ACI字幕组技术部曾经进行过关于VP8,H265的讨论、研究和测试。
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欢迎新技术的发展,但是,技术的推出,和进入生产,是两回事。
以上为一家之言,经验匮乏,才疏学浅,如有问题,敬请赐教!
嗯。。。谢邀。
B站各种420错误,闹心。。。上黑科技粗略看了一下。抓包啥问题都没看出来。。。
前几个,以及最后的2个是大侧风降落:
每种机型,公司,当局都会有运行标准,只要在标准内就没有问题。例如,国内某公司的B752,B763的侧风机长标准是40节,也就是74KM/h。这代表8级风可以起降。如果夹角较小,允许的风速还会增加,例如,74/0.3(15度夹角)=247KM/h.这个属于飓风了。虽然看起来很悬,但请大家相信机组的技术~
下面几个是起落架跪了的。
如果在空中发生这种情况,机场和机组是有紧急预案的。具体可以看《紧急迫降》这部电影(大体了解,在意细节的都是⑨哦~),说的是东航的真事,网上还有当时的视频。但是,如果是落地后折断,就要看是1.重着陆造成折断?2.维修疏失?3.其他原因造成的了。一般来说,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民航安全当局会进行调查,出具公开的报告,例如,美国NTSB,海峡那边的当局,法兰西的BEA,都会出具官方报告供大家查阅。如果想了解某起事故的详细信息,可以在当局的网站上面进行搜索,一般来说都会给出英文版的。(这不是指桑骂槐,嗯。咱伟大的祖国都有因果律武器了,怕啥。。。)
中间有一个是某双引擎飞机与跑道尽头冲出跑道的。这很可能是飞行员疏失:没有截获下滑道,拉机头过猛,至少,他没有及时果断GA(复飞)。
他的做法应该是最后一个班机的做法:发现不好,赶快果断GA。这是老生常谈,所谓“八该一反对”中就有这一条:“该复飞的复飞”。
以上为一己之见,如有错漏,欢迎斧正。。。
Beining
某ACI字幕组杂兵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蒲福風級
某公司757,767的FCOM
空中浩劫S12,到这里就真正完工了。
在此期间:
从组织上说:
摒弃传统基于doc,txt的群共享管理系统;
移植了在线文档编辑系统(未启用);
使用GD作为控制系统,业内先进;
采用了更先进的文件控制系统(部分启用);
从人员上说:
吸收了大量新成员,从5人猛增至30+;
吸收了大量业内人士;
吸收了大量专业人士;
从压制上说:
开发了基于MeGUI的压制;
研究了基于x264的命令行压制;
开发了业内最先进的基于IQS,CUDA的压制,提高效率数倍;
开发了业内最先进的实用化Mac压制技术;
开发了业内最先进的实用化Linux压制技术;
从时轴上说:
引进了业内先进的半自动化时轴技术;
从特效上说:
开发了基于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特效;
全面启用基于ASS的特效;
开始启用先进的制作软件;
从内容上说:
开始制作双语字幕;
启用专业人员校对;
建设了业内最先进的资料库;
从发布上说:
启用各大弹幕站;
启用先进的视频源;
研发转嫁流量的黑科技;
开始和YYeTs的大量合作;
研究了弹幕科技;
从社区上说:
加强了贴吧建设;
良好的进行了交替,安然度过多次危机;
二次开发了社区软件;
启用了新社区;
同样,让我安然度过在海外的第一年。
[mukio title='sina' desc='sina']vid=104741063[/mukio]
问得好。早就想聊聊这个问题了。
这里正好科普一下。
什么叫特效?
我们对特效的定义是,你在屏幕上看见的除了蓝色的正常字之外的一切东西,我们都统称特效。
包括:
底部字幕的字体,字号,颜色,边框,阴影,位置(都不是拍脑袋出来的,都是经过长时间测试,找到的最佳配合。一旦弄不好,后果就是灾难性的:轻则看着头疼费劲,重则干脆看不清,得把眼睛贴上去看。或者,因为这点问题,破坏了整体纪录片气氛。)
底部的英文字幕的字体,字号,颜色,边框,阴影,位置(我可以说,在源文件中,英文和中文在同一行。为什么它们分上下行?为什么样子不同?都是特效。)
人名出现时说明人名,职称的文字(写什么,怎么写,放在哪里能让各种屏幕下都能看清,写得下,又好看,准确,还不会为大家造成压力,使人分心而看不清字幕?)
开头的人名表,大标题,小标题(好找,好看,好写,好做,好压,与整体气氛一致。)
上方的各种注释(做起来是学问,写起来也是学问。不能让观众看不懂,也不能过于琐碎,因为我们的观众从小学到专业人士都有。一般来说,遇到以前拍过的空难,我们会予以说明。难于理解的地方,或者缩写,我们会做解释。)
地图,文字等其他标识(这些只出现几秒钟,但是费时间却是最多的。因为难敲,量大。)
遮标(一个LOGO,或一块黑。为什么,大家都明白。其实我们也不愿意自己作践我们的作品,但现实很残酷。。。)
现在您是不是对我们的特效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Beining
ACI字幕组技术部
早饭没吃,午饭略过,晚饭前想起前几天说到的B站换源的事了。
于是集中测试:
----------------------------------
本测试旨在测试换源和分类,小分类,投稿时间,总播放数,近期播放数直接可能存在的联系。
样品为抽检。
”换源“为:将sina源更换为letv源。
-----------------------------
我B站号superwbd(稍稍了解的都知道了) 空间是http://space.bilibili.tv/358422
由于网站原因和个人爱好,我从来都是在sina投稿。
先分下类:
根据历史,B站的资源的源大体上来着:
sina(首选,可后黑加强画质)
youku(半年前基本禁止投稿,目前禁止除游戏和科技区)
Tencent(极少)
土豆啥的(很早就没有了,目前几乎都是存量资源)
Bilibili(老黄历了)
letv(投稿时没有写可以letv投稿?!)
--------------
于是进行了大规模测试。
结果:
ACI系列-sina
囧叔系列-sina
科普视频-letv(点击在1W以上)
看看当年的国漫:连升三级 刘宝瑞相声 85年 粘土动画 生活娱乐-letv
----------------------
不过瘾,继续更大的测试:
动画区:
MAD/AMV:
5/12日左右抽测:
未检测到未换源。
于4/11日左右抽检:
播放小于3000的源几乎都被更换。3000以上几乎不变。
4/6左右抽测:
初步测试,从之后的稿件,几乎全部换源。
不排除某些稿件没有换源。初步判断,500播放以上几乎全部更换;500以下大部分更换。
嘛。。。
无聊,说点故事好了。
当时,字幕组内部为这个新讨论区召开了N多次会议。
问题一,是独立自主(像现在这样自己弄服务器自己搭,实际上,程序都是自己写了。。。)还是弄免费论坛(5d6d)之类的。
然后嘛,我们看见了这个东西:
“
尊敬的领主们:
由于不可抗因素,5d6d及所有下属论坛将在十八大期间暂时关闭。
关闭时间:2012年11月7日17:00 - 十八大圆满落幕后。
受影响的服务器:所有服务器(包括5d6d官方论坛)
影响程度:论坛关停,访问论坛会跳转到统一提示页面。
”
我们就囧了。。。这不是搞笑嘛。。。
下一个问题:用什么程序?
DZ,phpwind,还是国外的phpbb?
国内的程序嘛,漏洞不是一般二般的多。而且那叫一个臃肿。。。好好的一个论坛,非得往门户网站发展。最后就是一四不像。据说他们想改,但不知猴年马月。。。
国外的程序嘛,感觉没什么意思。国外的月亮也不圆。
正好,我们见到了V2EX这个社区。这个设计相当惊艳。。。简洁大方。
唯一的问题,这个东西是用python语言写的,而我们技术部只有一人会。。。(大家能猜到是谁了~)
最终,见到了youBBS,StartBBS这两个东西。
长得一模一样。都是php语言。
鬼使神差地,我们选了youBBS,开始进行二次开发。
中间的各种奇葩事情不表。总之是践行了”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很难看“。
现在上线了,看样子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大家说,想要加精,置顶功能。置顶已经有了,不信您发个帖子,顶上的帖子绝对下不去~
加精嘛,已经写出来了。内测,好了就上线。也就这2天。
您好,
休假中,状态不好,但还是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限于严格的版权识别系统和版权方的强势,我们没有任何可能在你管子等国外视频网站上发布视频。很多人都做过类似实验,结果无一例外是失败的:视频平均存活不超过24小时,即使设置为私密。
国内的网站中:
56,ku6等三线视频网站有很大的水印。自己网站点开都费劲,谈何观看?而且,版权查处目前十分严格,你看到的视频,我们可能需要上传十数次,才能过审。
优酷,其一,各个弹幕站不待见优酷,我们需要再次上传(当几天UP主你就明白);其二,优酷对于版权视频的查处严格不亚于国外网站:根本不可能逃过审查,100%会在24小时内被删。
别说换号:我们早试了,但凡有点用,我们都不至于这么难堪。
腾讯,速度极慢,缓冲困难。我在这边基本打不开。
所以,我们能利用的网站,只剩下新浪了。
新浪有如下优点:
1.版权稍稍宽松,我们还有一丝可能上次视频。
2.通过合适的技术处理,可以上传大码率清晰视频。但,不能100%保证成功。
新浪的缺点包括:
1.视频分成6分钟一段:
这个各个网站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稀奇,但是新浪经常出现某一段下载后,无法下载下一段的情况。也就是弹幕站用户口中所谓的“6分钟诅咒”“12分钟诅咒”“18分钟诅咒”的来历。
解决方法:刷新。如果我们有好的方法,肯定会先在AB站推广好吧。。。
2.速度缓慢:
我们只能帮您找一下问题的根源,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要是sina都不解决,我们一个字幕组又能做什么呢。。。要是我管工信部,第一件事就是强制两个网络互联,但是吧。。。
------动手开始-----
您可以:
1)在家中宽带,找一台与Modem或路由器有线连接的电脑,挑选一个网络比较空闲的时候,关闭一切占网络的软件。
2)下载一个网络监控软件,以便查看网络流速。我个人喜好NetSpeedMonitor,实在不行,360内置的那个也凑合,虽然我很鄙视这个流氓软件。
3)了解一下,你的宽带是几兆的。例如,2M,4M,10M,etc。
4)用迅雷下载一个流行的大文件。例如,游戏客户端。记录一下,稳定后的下载速度。这个速度一般就是你宽带的下载上限。等稳定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停止下载,关闭迅雷了。
5)打开我们的视频,进行观看。缓冲时,观察下载速度是否能达到刚才记录的峰值。
如果能达到:
6.1)没有任何问题。缓冲速度应该足够,可能是视频的码率较高导致的。高码率,为的是视频的清晰,这个请理解。
如果不能达到:
6.2)多刷新试试。看看是不是一直达不到。
如果有达到的时候:
见6.1)。
如果从来达不到:
7)基本确定是互联问题。
如果你的宽带直接属于电信或联通:
8)投诉吧。
如果你的宽带不属于或不直接属于电信或联通(铁通,长宽,教育网,以及各种小区宽带,上网卡等)(吐个槽:整个美国的电信状况也TNND没这么复杂。。。)
9)使用类似游戏加速器等软件,对浏览器进行加速。有时有奇效。但是,不保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动手结束------
-----------以下是深层次原因,不乐意看的可以跳过------
(手上没资料,这个基本靠记忆写的,希望内行能看一下,加以改正)
新浪在全国有数个数据中心。理论上,当我们上传时,视频会到某一个数据中心,然后和其他中心定时同步。如果连到了一个很远的数据中心,那么势必会对速度造成影响。
由于中国的各个网络之间设置障碍,故意限制流速,造成网络之间访问困难。
不说了,说多了全是眼泪。
---------怨念的吐槽完毕-----------------------------
3.品质差
我们可以通过处理,让sina显示更好的效果,但是:
1)流畅与清晰不可得兼。
2)这个技术有时会失败,造成又不流畅又不清晰,有时干脆就上传失败。
我们在想办法解决,但是有些东西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再说下网盘问题。
国外网盘基本都封了,我们能用,大家不能用。
国内网盘,有点投诉就封号,我们折腾不起。而且,哪个网盘能坚持时间长呢。。。
BT,电驴问题:
我们一个小字幕组,哪有能力做源。。。目前字幕组的资产负债表难看的我都无法评论了。没有其他产业能当资金源,我们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牟利,这违法且不道德。
我们一直在和人人影视合作,在他们的平台上发布我们的资源。这个相当于转嫁了成本:否则我们肯定烧不起。。。
总之,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实在困难。我们希望能为大家带来高品质的作品,快捷的观看和下载渠道,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希望大家支持我们。感谢大家看完这么多唠叨。
另:
无耻地求扩散。起码,再有谁抱怨B站的“6分钟诅咒”“12分钟诅咒”时,可以把这篇文章扔过去。
再:
咱们提意见语气稍稍缓和点,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大早上看见个这个报错,心里不大是滋味呐。。。
Beining
ACI字幕组CDC
little bit too stressed off these days.
problems continue com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April.
haven't decided yet when to come back.
pause all development. will keep on after i m recovered .
自己吹的牛,自己填。
更新:
1.加了置顶功能。
2.更方便的删帖。
安装不变。
Beining
ACI TECH TEAM